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平安校园 > 卫生保健

告别沙眼盲从认识沙眼开始

发布时间:2015-06-08

沙眼是世界卫生组织重点防治的眼病之一。反复感染沙眼可以导致睑结膜瘢痕及倒睫,从而对角膜造成损害,直至视力损伤、完全失明。建国初期,沙眼是我国首位致盲性眼病,曾有“十人九沙”之说。随着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医疗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以及爱国卫生运动的全面开展,我国沙眼流行状况得到有效遏制。最新的沙眼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活动性沙眼、沙眼性倒睫患病百分比分别为0.196%、0.002%,远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沙眼流行区标准(5%,0.1%),证实我国已不再属于沙眼流行国家,已经实现了根治致盲性沙眼的目标。根治致盲性沙眼并不意味着不再有沙眼病例的发生,仍需要继续普及沙眼防治知识,关注眼健康,防范沙眼流行的复燃。

(一)什么是沙眼

1.定义: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感染沙眼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卫生习惯引起病原体的传播。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较易流行,蔓延,造成危害。沙眼感染晚期受累的睑结膜发生瘢痕,以致眼睑内翻倒睫,加重角膜的损害,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2.分期:根据1979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提出的沙眼分期试行方案,按照病程发展进程,沙眼分为3期。

Ⅰ期(进行期):上穹隆和上睑结膜有活动性病变;

Ⅱ期(退行期):上穹隆和上睑结膜有活动性病变,同时出现瘢痕;

Ⅲ期(完全结瘢期):仅有瘢痕而无活动性病变。

(二)有何症状

沙眼潜伏期约为5~12日,通常侵犯双眼。多发生于儿童少年时期。

多为急行发病,病人有异物感、畏光、流泪。很多粘液或粘液性分泌物。数周后急性症状消退,进入慢性期,此时可无任何不适或仅觉眼易疲劳。如于此时治愈或自愈,可不留瘢痕。但在慢性病程中,在流行地区,常有重复感染,病情加重。角膜上有活动性血管翳时,刺激症状变为显著,视力减退。晚期常因后遗症,如睑内翻、倒睫、角膜溃疡及眼球干燥等,症状更为明显,并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三)如何预防

沙眼主要通过接触传染,预防重点是防止接触感染。

积极治疗现患者:是预防沙眼传播的最主要措施。在治疗儿童少年患者的同时,还应抓紧治疗保教人员和家长中的现症者。注意培养儿童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如勤洗手,流动水洗脸,不共用毛巾和脸盆,不用脏手、衣服或不干净的手帕擦眼睛等。

 


地址: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峰北路85号  电话:0631-5817316  招生电话:0631-5961282

友情链接: 特殊教育网   山东省教师教育网   威海市教育局   中国盲文出版社  

Copyright © 威海市特殊教育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6038513号-1  技术支持:奥讯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