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荡漾
发布时间:2012-11-12
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综合实践活动课正是使儿童的这种发现、研究、探索的欲望得到满足和释放的最佳途径,它超越了书本,超越了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做,在做中学。今年,我和我班的孩子一起参加了综合实践活动,在探索、学习、历练中,我们感受到了实践活动带来的快乐。
一、快乐在“确定主题”中
首次在五年级低视力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先以讲解案例的形式,给学生上了一课,使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实施与评价等有了初步的认识。
当学生听完他们的同龄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后,迫不及待地想研究一些问题。于是,我引导学生从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入手,把发现的问题、感兴趣的问题、想研究的问题说出来。铭杰第一个举手说:“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百科全书》,我知道了豌豆蔓儿总是向右边绕着爬,我想知道牵牛花的蔓儿是不是也是向右绕?”这下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争着说“我想研究种大蒜几天能长出一头大蒜来?”“我想看看花生是怎样长在土里的?”“我想研究西红柿是怎样发芽、开花、结果的?”“我想研究麦兰的花瓣有几片?”……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本想让全体学生共同来研究一个问题。可他们争执不休,有的学生提出由老师作主确定一个。但是考虑到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并且这些问题都是关于植物的,于是,我就宣布:“我们中队的主题是《牵住绿色的手,让快乐丽永恒》,大家可以探索自己想了解的植物的问题。”教室里立即沸腾起来,孩子们个个欢呼,无非是他们感觉到自己就是活动的主人,研究的主题都是他们自己确定的。接下来,我将学生分成十个小组,分别是:西红柿组、西瓜组、吊兰组、仙人球组、芦荟组、牵牛花组、大蒜组、花生组、大葱组、豆角组。
活动主题确定以后,学生便自愿组成研究小组。在自愿组成小组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有的学生成了“抢手货”,有的学生成了“弃儿”,有的刚过了半天就改变主意重新组合。这是学生交往合作中的很正常的现象,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合作交往教育的一个良好时机。我抓住这一良好的教育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教育,和学生们分析,为什么有的学生很受欢迎,大家都愿意和他交往合作;为什么有的学生不受欢迎,大家不愿和他交往合作;怎样做才能受别人欢迎;在和别人交往合作中有哪些技巧等。通过我的指导、帮助,一个个研究小组成立了。
二、快乐在“亲手种植”中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用“上课”或“教”这样的字眼,而是用“做”“实施”或“开展”更合适。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上出来的,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基于此,我将种植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准备、种植、护理阶段。
参与准备阶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种植前,我首先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去查找关于植物的种植、护理方法及生长需要的条件等,各小组成员积极投入搜集资料中,有的查阅书籍,有的上网查阅,有的到新华书店里找有关知识,还有的到农村爷爷奶奶家询问,在实践课上各个手捧一叠资料,互相交流着,涉及方面很广,生怕自己哪一点没被同伴记住而耽误了植物的生长。如大蒜队不仅查到了大蒜的繁殖、栽培要点、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还查到了如何在烹饪中使用大蒜;花生队查到了花生的种植时所需温度、湿度及土壤条件,还查到了它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肥料及生长周期等。其次,我让学生准备要种植的种子、子株、小苗、土壤和花盆等,为了能买到一个称心如意的花盆,孩子们去捡废纸、矿泉水瓶卖;为了寻找牵牛花的种子,孩子们一起到学校花园里仔细寻觅;为了找到西红柿的苗,孩子们一起去乡下爷爷奶奶家寻找;为了寻找不同种类的吊兰,孩子们跑遍所有的亲朋好友,去搜寻……杜威说过:“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我的孩子们正在这里开始触及着激情的探究,体验着一种全新的实践生活。
参与种植阶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做好充足的准备后,各组孩子们有的带泥土,有的带花盆,有的带种子,有的带株苗,开始动手实践,一起合作种植,埋下自己的希望,体验着劳动带来的魅力。如晓捷在日记中写道“我先把泥土倒在花盆里,然后把土挖个深深的坑,挖完后,我看了看手指头,哎呀,不得了啦,我的手指头像个黑乎乎的小泥人,好像在夸我做的很棒呢!然后我把小芦荟栽到土坑里,小心翼翼地用土埋好,浇上清清的水,芦荟娃娃大口大口地喝着甜甜的水。看着自己亲手栽的小芦荟那么神气,我的心里快乐滋滋的。”从这里我不仅看到了孩子动手能力得到培养,而且感受到了孩子在动手中享受着快乐和成功。
参与护理阶段,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细心。当植物被种下后,其实就是种下了一个小生命,也同时种下了孩子们的呵护与爱。为了能让自己亲手种下的种子早发芽,他们想尽了一切办法,为花盆穿上了塑料衣服(用塑料袋包起来,以便保持温度),有的还把花盆挪到阳光能照的窗台上,有的小组早晨放在东面的窗台上,下午就放在西面的窗台上。为了让自己的小苗快快长大,他们及时地施肥、浇水、通风。偶然间,发现林杰在日记中写道:“看着我的吊兰抽出了新梗,真的好担心同学们会不小心把它给碰断了,我好想大声喊:朋友们,爱着我们的花,就像爱着我们的小伙伴一样,好吗?”当我看到这些文字,心被深深地感动着,于是就在班上读了他的日记,结果孩子们都被这爱所“传染”,渐渐地,他们不仅对花草有了爱,而且更会关爱周围的同学和老师了,而且爱得更细心了。豆角组的小苗从开始就放在教室一个角落的桌子上,他们天天照料着,可是叶子却渐渐发黄,而且一点生长的劲头也没有,施肥也不见好转,他们就猜想着是不是因为阳光不足造成的,于是,他们经常把花盆端到操场的空旷地带去晒太阳,几天后,叶子果然绿了起来,壮了起来。仅仅十一、二岁的孩子能这般的细心,真让人佩服和感动。
三、快乐在“观、说、写”中
在这个绿色空间里,我让学生尽情地观赏一切,分析一切,这一切原本对他们来说,确实是陌生的,但正因为陌生,恰恰给了他们以新奇的感觉,学生透过疑云看本质,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活动,在实践课上,开展广泛的交流,并记下自己的所见、所感。
当孩子们看见西红柿开花了,云腾在日记中这样写:一个小小的花骨朵悄悄地探出头来,想让同学们看到它快乐丽的笑脸。”文禄说:“哇!花骨朵长胖啦!”
当西瓜发芽了,洪起说:“真是太棒了,我看到了西瓜发了两个大芽。”意莹称赞西瓜芽“膘肥体壮”,赞许它顽强的生命力,当西瓜长蔓的时候,他这样写:“西瓜长出了四个又细又长的蔓,和一把尺子的长短差不多了,它的叶子都能和孔雀比快乐,下边的叶子像小勺,上面的则像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再看大葱队的日记,海水是这样描写所栽的大葱:“我的头葱绿绿的,大头葱身穿绿衣裳,下面就是一个金黄色的大肚子,就像一个圆圆的大皮球。”之后,他就想知道摘下它的几片叶子,葱会不会继续生长,同时品尝一下自己所种植的葱叶的味道,又继续着他的实验了。
“我们的花盆里发生大地震了!”花生组的永波看着花盆里的泥土都裂开了一道道缝隙,不解地跑来问我是怎么回事,这现象对生长在农村的我早就了如指掌,只不过是花生要发芽了,所以顶烈了泥土,但对于生长在城市的孩子们,这是多么稀奇!我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只为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下一次的实践课上,我就看到永波写道:“花盆里的大地震原来是花生芽捣的鬼,因为花生要发芽了,而最顶层的泥土有点干,所以芽就把泥土给顶出裂痕了。”
……
每个周的实践课,小组学生在观察讨论之后,总会自觉地写下观察日记,而且很生动、形象,字里行间充满着对花草的爱,洋溢着劳动后的快乐!学生带着问题来研究,带着准备来探索,一切也都是新的,这样一来,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也有利于拓展文化结构和自身素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些学习并不是很好的学生,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激情和能力,让人欣喜而欣慰。他们那种敏锐的洞察力,那种高超的探究能力,那种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都充分展示出了,活动给了他们欣然求知的快乐。
四、快乐在“生命延续”中
综合实践活动并不在乎学生最后“作品”、“成果”的质量的高低,而是注重过程!植物的生命年龄就是实践活动要持续的时间,只要植物生长一天,学生就会在实践中获得种种体验,于是,我鼓励孩子用自己的爱心延续植物的生命,享受“成长与共”之快乐。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探索过程,是一种实践过程,也是一种开放性思维过程,在半年的实践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在绿色丛中穿梭,绿色的生命为我们的生活写满了收获,绿色的生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这就是综合实践的“快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