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快乐学习语文
发布时间:2012-03-04
通过对智障学生的语文教学后发现:不论从他们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思维发展以及情感交流等方面都存在严重障碍。学校实施以生活为核心的《实用语文》辅读学校教材,目的正是尽可能的弥补学生各方面的不足,使学生掌握与衣、食、住、行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使他们将来能够在别人适当帮助下,较为独立地生活于家庭和社会之中。
依据上述教育理念和要求,我反思自己对智障学生的语文教学,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努力探索在“生活语文”的教学中处理好生活与语文的关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提高智障学生的语文能力,并努力将语文用于生活,为今后的生活打基础。要想达到上述教学的效果。我的体会是努力做到:
一、从智障学生的特点出发,进行语文教学。
弱智儿童的智力低下,在学习上突出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缺乏学习兴趣,因而只有直接的,生动有趣的,贴近生活的,具有一定吸引力的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才能激发出智障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参与到学习中去。于是在语文教学中尽量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营造出了生活氛围,学生就会自然进入学习状态,就不会把学习作为负担,在学与玩中学知识。
比如,在教课文《生日》时,我了解到班级中有很多学生从来没有感受过生日吹蜡烛吃蛋糕的氛围。我就为学生模拟了一次集体生日,让他们也感受到过生日时许美好心愿,吹生日蜡烛的快乐,同时也锻炼了每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二、从生活化知识入手,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智障学生的《实用语文》教材中都含有生活化的语文知识,如:《洗澡》《生日》《钉扣子》《呼救》《商场购物》等都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学中必须走进生活,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
(一)利用生活环境教学。如认方向,对智障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我在教学时利用“教室”这个生活环境,把写有“东、南、西、北”等表示方向性的字词,分别贴在教室的各个方位,让他们反复辨认和识记,逐步建立了辨认方向的方位感。
(二)展示生活场景教学。我在教《有礼貌的孩子》这一课时,结合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向课文中的“小红”学习,让学生练习上学时怎样向家人告别,到了学校怎样与老师、学生家长、同学打招呼,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三)游戏活动教学法。在游戏活动中教学,能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如角色游戏“待客”,“打电话”,“超市购物”等可以把学生引入生活情境中,在玩中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在玩中学习怎样与人交往,提高智障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使语文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课堂上始终处在最佳状态。
三、挖掘每位学生的优点,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智障学生也和普通学生一样,他们非常渴望得到身边人的表扬,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满意、愉快、喜爱的情绪,学生才愿学、乐学。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每位智障生的优点,特别是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方面的优点,放大其长处,及时夸奖,培养其学习兴趣。如:班里有两位学生,字写得很认真、好看,但学习水平一般。我发现他们对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不足,特别是表现在听、说方面很胆怯,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多次展示他们的写字作业,使他们提高了自信心,也敢大胆发言了。还有的学生喜欢朗读,却不爱写字。因此,每节课都给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读课文和说话的表现机会,对于他们的表现给予及时正确的评价、表扬。这些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带动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而且对语文学习也越来越感兴趣。经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每位同学在语文课上不但坐的住了,听课认真了,课文读得也流利多了,而且乐于举手表达了。
四、善于应用课内外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
《实用语文》教材中,把许多学生生长、生活必需的思想道德、知识技能等内容融合到了一起。有生活常识,有教育学生爱父母、爱老师、敬长辈、爱祖国等社会伦理,还有社会风俗、生活习俗等等。如教材中有《十二属相》《节日》《要是你迷了路》《有礼貌的孩子》《购物》《刷鞋》《做客》等等。在教学时,便可结合教材和生活实际,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精心编排相关游戏、模拟真实场景进行教学。课后要求学生把每天所学相关内容实施到生活中去。吸引智障学生在生活化的环境和非强制性的情况下学习,并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以看出,对智障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将成为一种枯燥的说教,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不符合智障生的认知特点,使教学成为一种智障生难以理解的抽象教学。因而,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将更好的把握生活与语文学习的关系,让学生快乐有效的学好实用语文 ,最终获得生活的经验,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