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研天地 > 成果成效

2017—2018年度上学期 小海星班音乐律动活动课程计划

发布时间:2017-12-12

宋丽晓

一、课程分析:

美国自闭症研究院长里姆兰德博士把自闭症人士的音乐能力比作“具有宇宙性的”。音乐音响的刺激存有视觉刺激所不可及的效果,他可跨越自闭症儿童语言的障碍区,直接进入孤独症儿童的封闭世界,消除外界因素所导致自闭症儿童的紧张感,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刻板症状,提高沟通、社交能力。

本学期的音乐律动课程,着重以帮助班级新生适应活动流程为出发点,以结构化的流程模式,通过为学生创设安全、轻松和愉悦的集体环境,以教师示范动作、学生模仿的学习活动,选择旋律欢快、具有稳定节奏的曲式、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利用音乐本身严谨的结构及曲式,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一个安全的“音乐空间”,从而令他们对喜欢的音乐产生共鸣、投入,帮助自闭症儿童建立社会性的互动行为。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小海星班级共有七名新生,两名女生,五名男生。其中,三名重度精神智力障碍,一名中度精神智力障碍,两名轻度精神障碍。具体情况如下:

田京世,中度精神障碍。情绪容易急躁,会出现跺脚、大叫的行为。较为执着与自己的刻板行为及兴趣,对于环境中的变化较为敏感。对于中速、平稳的音乐节奏感知较好,肢体动作比较协调,能够跟随教师进行律动活动。但共同注意能力较弱,语言沟通极少,对于与他人的手势动作不为注意,需要提供肢体辅助,帮助其更好的理解。

韩道润,中度精神障碍。情绪容易急躁,会有大叫的行为。喜欢欣赏儿歌,对于音乐轻柔、儿歌较为感兴趣。有模仿跟随的意识,肢体较为协调,共同注意能力较弱,需要语言提示。

韩颖恩,重度精神障碍。口语发展迟滞,无沟通语言,也没有用手势、等替代性的沟通方式来辅助沟通的意图。有味觉偏好,不管什么都想用嘴巴尝尝,没有危险意识。节奏感稳定,大肢体动作发展较好,能完成走、跑、跑跳、敲击乐器等动作。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有捻绳子、嘴巴嚼的刻板行为问题。

王佟竹,重度精神障碍。 情绪较为稳定。极度缺乏与他人沟通、互动的意识。有简短的仿说语言。肢体动作的发展滞后,肢体协调性较弱。手部小肌肉、精细动作发展比较弱,能够做出捏、抓握、敲等动作,但力度很弱。优势在于喜欢听音乐,对于儿歌、节奏稳定的音乐更为喜欢。音乐的节奏感较好,听音乐时的注意力较为关注、集中。

丛莉洁,中度智力、精神障碍。 情绪不稳定。肢体动作发展滞后,肢体不协调。能够完成走、跑的基本动作。手部动作发展较弱。

王润东,轻度精神障碍。 情绪有波动。有简单语言,能回答日常常用的简单问题。音乐的节奏感,肢体动作配合协调性还可,共同注意能力较弱,注意力时间短暂,能够听懂基本的课堂语言指令。有重复语言的刻板行为。

王晓鹏,轻度精神障碍。 情绪较为稳定,具有一定的语言理解力,能够回答简单问题。有重复语言的刻板行为。上、下肢体动作发展较好。能够听懂基本的基本课堂指令。音乐的节奏感弱,对于音乐的感受能力较弱。

三、教学目标:

1.感知—运动  引导学生模仿基本动作:走、拍手、拍腿、拍肩、点头、摆臂等身体基本动作,着重发展学生上肢动作的协调性,并进一步发展学生全身的动作协调性与动作美感;通过节拍练习与乐器演奏,培养学生对音乐震动的感知,以及对自身身体的感知。

2.情绪—社会  通过有节奏感、不同曲风的音乐来愉悦学生的身心,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通过“规则”游戏,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乐趣的同时,亲社会行为得到加强(如学会等待、学会轮流、学会分享、学会分工、学会合作);通过音乐中的情景教学,使学生学会表达情感、学会人际交流。

3.语言—沟通  通过课堂中问好、取放乐器等环节的沟通,帮助学生理解、听从简单的语言指令,增进学生对多样化指令的理解,(语言、手势、面部表情、眼神等),同时发展个别学生的口语与语用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演(合作表演、角色扮演)等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

4.意识—认知  通过课堂流程的完成、与他人的互动等,帮助学生理解、适应课堂的流程环节,发展学生关注自身、他人、物体的意识。通过学习基本动作,启迪他们的思维活动。

四、活动内容:

音乐律动课程以肢体律动、音乐游戏、器乐演奏的音乐教育形式,诱发孤独症儿童先与音乐建立起关系,继而与提供音乐的人建立关系,最终和周围的环境与人产生互动。

1. 肢体律动:《蹦踏踏蹦踏》《拉手舞》

以人体自身的基本动作,如:走、跑、拍自己身体各部位、拍一个同伴的身体部位,动作的节奏结合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起伏变化,有时间、空间、力量、流动和关系表达的不同,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伴随身体的移动、伸展和跳跃,释放某种情绪,促成当下意识经验与自我觉知的整合。

(如丛莉洁、韩道润可以模仿并演唱歌曲,王晓鹏、王润东可以跟着节奏哼唱,田京世、王佟竹、韩颖恩摆动身体和拍手。)

通过重复而有意义的模仿和练习,达到身体上肢、下肢的主动调节、协调发展的目标,同时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专注力、肢体动作的模仿能力,与他人的合作能力,进而实现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有意识的控制和表达。

2. 打击乐演奏:《切分音之钟》大鼓演奏:《蹦踏踏》

是由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跟随敲击打击乐器。学生根据自身能力的不同,不同程度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全体学生都可以敲击奥尔夫乐器,建立每个人共同参与的“音乐空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感受音乐,舒缓情绪,通过外部动作的表达进行自我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觉知,同时发展学生节奏稳定、肢体的协调性;提升模仿(大肢体与精细小动作)能力。

3.音乐游戏《大龙钻洞》 《玩彩带》

通过与他人的肢体接触(拉手、拍手等行为),过渡到在有结构的游戏活动中轮流、遵守规则,逐渐到关注他人的意识,同时发展学生的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记忆能力。


地址: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峰北路85号  电话:0631-5817316  招生电话:0631-5961282

友情链接: 特殊教育网   山东省教师教育网   威海市教育局   中国盲文出版社  

Copyright © 威海市特殊教育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6038513号-1  技术支持:奥讯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