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智三班2015-2016年上学期唱游与律动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16-01-07
一、学生情况分析及分组
本班有学生13人,平均年龄在15岁。根据他们认知能力、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肢体的协调性分为2组:
1组:刘广健、姜彤、高静园、王骞、周昱童、赵昱晴。
1组的学生明显地表现出对音乐的喜爱,通过引领,可以适当地表达情绪,节奏感较好,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向。王骞对音乐的感悟能力较好,在乐器合奏中表现得很好。高静园理解能力较好,可以进行简单的竖笛演奏,不足的是动作有些迟慢,刻板,需要老师多给予鼓励。刘广健肢体不够灵活,姜童学东西比较慢,但是好学,注意力集中;周昱童、赵昱晴学习没有积极性,需要培养兴趣。
2组:常琳、栾昊、郑子彦、李泽桐、戚桐玮、陈玉全。
这组同学,对新知识的学习,很难有较长时间的耐心,容易分心走神,不愿意思考。郑子彦行动有障碍,但是动作幅度很大,协调性不好,理解力不够好,但对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还是能跟上节拍。栾昊属于中度脑瘫,肢体有障碍,但是学习比较积极,智力相对较好,但是容易分心,需要老师时刻关注,耐心引导。李泽桐比较随性,愿意被关注,喜欢听音乐,但是律动节奏不会掌握,没有耐心,抗拒学习,比较任性,但是参与性又较强,需要老师时刻关注,维持课堂。常琳比较执拗,随意性很强,不守纪律。戚桐玮缺乏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注意力分散,喜欢打闹。陈玉全刻板行为较重,情绪变化快,记忆时间短,没有学习能力,大喊大叫,坐立不安,随意走动。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音乐发展孩子肢体的表现能力和协调性,增强孩子的韵律感和在团队中演奏时对集体韵律感的把握;
2.让孩子保持住稳定的情绪和气息,提高对节奏的把握能力。
3.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通过歌唱的形式,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4.引导孩子在音乐中发挥想象力,通过舞蹈动作,让孩子身入其境第体会音乐要表达的意境。
三、过程与方法:
通过音乐元素,为孩子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选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发展他们的感官功能;
主要的授课形式分为:
1.音乐与律动。
2.音乐与舞蹈:
3.音乐与歌唱。
4.音乐与乐器的配合及运用。乐器是很好的教学工具,通过乐器的学习和练习,可以增加孩子情绪、动作的稳定性,手指的灵活性,通过乐器的合奏学习和练习,增加孩子之间的协作,学会正常的交往,建立自信心,建立友谊。
时间安排:每周一个主题活动分4课时学习和练习。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提高审美判断能力;
2.增加孩子之间的协作,学会正常的交往,建立友谊。
3.促进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
4.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
5.发展学生想象力、开发智力等。